但是,正当她初具规模、展翅欲飞之时,“文革”十年浩劫,学校惨遭破坏,损失严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乘着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东风,新时期的同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迅速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终于再次焕发青春,走上了一条蓬勃发展的道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学校大胆进行改革,强化管理机制,狠抓教学质量,同德中学连续四年高考录取率在全市名列前茅,1980年受到省政府嘉奖。进入21世纪,同德中学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课改谋发展,以师德树形象,以管理促提高”的办学思路。多方筹集办学资金,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重视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待遇,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献身教育、振兴同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文明、团结、勤奋、进取”的优良校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目前学校占地28500平方米,生源高峰时拥有24个教学班、1000多名学生、100多名教职工。2000年以来,同德中学多次荣获镇江市和扬中市文明单位、德育先进学校、体育先进学校、安全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人次多,其中5人次,省级60多人次,市级180多人次。
扬中市同德中学创办于1958年,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学校以“做人求知”为校训,以田径运动和乒乓球为特色,积极实施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改革的决定》,扎实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学校以体育特色办学为载体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在近几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合格率均达98%以上,体育课优良率达85%以上。积极推进体育教育改革,以体育科学的研究为引领,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中心,加快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扬中市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团体总分排行榜上连续四年进入前二名。
一、注重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
1.学校牢固树立“健康"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学校重要工作来抓,学校校长任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由分管校长、教导处主任、总务处主任和体育教研组长等相关老师任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建立三级管理网络。各项具体要求落实到各部门,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紧紧依靠一线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做好学校体育的各项基础工作,充分体现齐抓共管的管理制度。
2.为增强师生的健康意识,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利用广播、网络、集会、板报、课外兴趣小组、外出活动比赛等渠道,根据学校的实际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提高了师生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达成一致共识。
3.我校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具体要求,根据江苏省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对场地、器材、教学需要的各种教具、挂图等教学设施的规定尽努力配足配齐,尤其是借创建教育现代化合格市这一良好契机,进一步完善了体育教育教学的设备和设施。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校保障体育经费有足够的投入,每年生均体育经费达100余元,确保了体育课及体育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常规水平
1.学校体育工作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关键还在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我校管理制度中分别制定了体育卫生保健工作条例、体育器材管理制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学生课外活动制度、课外兴趣活动的有关规定、体育器材借还管理制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学生课外活动制度、课外兴趣活动的有关规定、体育教师职责等。
2.学校在学期工作计划中认真部署体育工作,教研组详细制定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后再付诸实施。期末,体育教研组作单项总结,学校在学期工作中进行总结。
3.只有平时严格规范常规管理,才能切实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因此,我校将体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基础来抓,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不少于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三、.更新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改革
我校按照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及体育活动课。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必须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研究,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1.组织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每位老师认识到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学习技能,发展身体素质,是每位教师应有的责任,并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上下功夫,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学习作风。
2.近年来,我校体育教学成绩斐然:2006年度,我校乒乓球代表队荣获扬中市男、女团体冠军,获女子单打、双打冠军;扬中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第三名;篮球比赛甲级组第三名。2007年度,我校乒乓球代表队荣获扬中市女子团体冠军、男子团体第四名;扬中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第二名;篮球比赛甲级组第二名。2008年扬中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团体第二名。
四.坚持科研引领,发挥课题效能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坚持科研引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已成为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体育教研组全体成员正积极探索,大胆改革传统的学习内容,创新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与形式,并付之实践,深得同学们的喜爱,真正发挥出了巨大的课题效能,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新的实验课题。
五.狠抓群体普及,面向全体学生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开展“阳光体育”的号召,狠抓群体工作,全体体育教师同心协力,各展所长,做到上课有声有色,训练有板有眼,出操人人到位,竞赛上轨入格,体育活动安排有的放矢,尤其是经常性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体育比赛给学校带来了蓬勃的体育生机,使学生充分享受到了体育带来的无限乐趣。
六.张扬学生个性,创设竞技氛围
竞技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沿窗口,学校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成立了田径队、男女篮球队、软式排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冬锻二项队,吸收具有较高潜质的学生参与,使学生的体育特长得到张扬,各运动队坚持常年科学的训练,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取得了累累硕果,中考体育成绩名列前茅,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学生及其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赞誉。
一、建校初期
1958年扬中县文教局决定在同德乡的中心小学的基础上创办一所中学,校址曾选在原鸣凤小学港南面的一个四周有港的小圩上或鸣凤小学以东一段高岸上。9月招收初一两个班,后因校址在全乡不太适中于1959年上半年迁往同乐大队陈家埭小学附近,当年校址正式选定在同乐一队。当时学校条件比较简陋,全以草房为教室,开学后,学校发动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劳动,经过半年努力,终于砌成了四个教室,随后,在大家的不断努力下,学习环境不断改善,在校学生数也逐年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1961年的镇江地区统考中,成绩居于镇江市中有,在扬中县名列前茅。
二、快速成长
70年代初期,同中成立教育革命委员会,学校文娱宣传队走向社会,深受好评,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文娱人才。学校重视整顿教学秩序,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做好“五认真”工作,教学质量全面提高,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同德中学连续四年高考录取率在全县名列前茅。周边地区学校经常有人来校学习观摩。学校因教育教学成果显著,1980年曾荣获惠浴宇省长的嘉奖。80年代初期,学校硬件设施不断改善,教学环境更加优化,教师工资有了较大幅度提高。1990年7月,一届高三机械班14名学生毕业,同德中学成为完全独立初中。90年代初期学校又新建了两幢教学楼,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1993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达标检查验收。
三、三校合并
1998年9月下属初中鸣凤中学、光华中学与同德中学合并,实现了油坊镇初中布局调整,按照校园规划,新建了一幢346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扩建了食堂、厕所等一些必备的生活设施,建起了围墙、校门和门卫室,浇筑了校园内的水泥大道,添置了电脑打字机、速印机等一些必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三校合并后,各项综合效益明显显露出来,师资力量得到有效利用,学校管理进一步加强。
四、屡创辉煌
1999年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随后几年学校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建成了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建有语音室、微机房、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舞蹈房、图书阅览室等专用教室,每个教室都有三机一幕,并已建成高速宽带校园网。学校订阅各种刊物80余种,藏书达3.8万余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校容校貌不断改善。作为有着田径传统项目的学校,同德中学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屡创佳绩,于2007年被授予体育特色学校。学校管理迈上了新台阶,于2007年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验收,于2008年的扬中市人民政府督导室综合督导评估中获得了一级二等的好成绩,同中的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五、整体搬迁
学校现占地面积28500平方米,教职员工62人,10个教学班,三百多名学生。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在教育方针,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为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了“注重基础,突出发展特长”的办学特色。以“做人,求知”为校训,不断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专任教师本科达线率50%。因布局调整,于2009年开始整体搬迁。在红旗5队征地30亩,投资1500万元新建校区。如今的同中,教育教学设施更加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更加到位,教师的工作态度更加认真严谨,学生的学习风气更加浓厚。展望未来,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造就人才的道路上,同中人的步伐越走越稳健,同德中学的未来将更加辉煌。